自由容器

100種生活|竟由港青創?他以巧手針線再現華夏風華

 
在线视频
 
自由容器
廣州番禺一個不起眼的工業園內,一群巧手工人正在忙碌着:有人拿着尺子剪刀將布料裁剪成不同尺寸的衣料,有人腳踏衣車將大幅衣料縫合在一起,有人飛針走線將各種吉祥如意的紋飾繡在衣服上,還有人拿着熨斗細心將衣服燙平……

這裏就是明華堂漢服的出產地,從面料設計到成衣,幾乎全部在這裏完成。
 
自由容器
 
自由容器-副本1
明華堂創辦人鍾毅,是一名來自香港的 85 後青年。(點新聞記者帥誠 攝)

明華堂創辦人香港85後青年鍾毅以對歷史的嚴謹考究和原創設計為針線,用高定明制漢服來展現華夏衣冠傳承的魅力,使承載着歷史時光的漢服在現代重新煥發生機,通過獨特的染、織、繡等工藝和東方美學向世界展示中國漢服之風華。

2007年成立的明華堂,是鍾毅還在讀大二時創立的品牌。「明」取自「明朝」,亦有光明之意,「華」取自「中華」,涵蓋了「光明華夏」的含義。在明華堂創立的當年,鍾毅終於製作出一件符合形制的漢服。

彼時,微博、微信都還沒有面世,鍾毅就在博客上分享他與漢服的故事,分享他的感悟和創作,沒想到收到了第一份訂單,「一位來自北京的女顧客,訂了一套嫣紅纏枝蓮直領披風、玉色纏枝蓮交領短襖和婔紅五穀豐登織金襕裙。」鍾毅至今記得第一次接單時的興奮,也更加堅定了他在漢服復原與製作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。

 
自由容器
 
自由容器-副本1-副本1
明華堂製作的每一套漢服都是「量身定製」。(點新聞記者帥誠 攝)

今天的明華堂已經從一個小工作室,發展成為漢服產業的頭部品牌之一。每一單從客戶選擇布料紋飾及顏色,到確定下尺寸數據和具體穿着要求之後才能下單;每一套都「量身定製」,是鍾毅和明華堂15年來的堅持。

如今漢服風頭正盛,但鍾毅認為市面上一些所謂的「漢服」融入了大量和服、蕾絲等外來元素,反而使得傳統漢服的樣貌在大家心中如「霧裏看花」,這也恰恰說明傳統漢服工藝的缺位。「事實上從清初開始,傳統漢服的樣式和製作工藝就日漸散失,民國時期又崇尚西學,漢服傳承無人問津,導致清代之後這兩百多年漢服逐漸淡化成一個抽象概念。」對鍾毅來說,復甦真正的漢服正是自己的使命。

 
自由容器
 
自由容器-副本1-副本1-副本1
(點新聞記者帥誠 攝)

為了讓更多人真正認識漢服文化,鍾毅在網站上開闢了一塊獨特的視頻展示專區,藉由多媒體影音手段,提高漢服文化在人群中,特別是年輕人中的觸及度。「做科普視頻不僅要讓觀眾學到知識,還要從中感受到氛圍,最大的難度在於自己並非專業出身,劇本、分鏡、原創音樂等等,每個環節都是考驗。」鍾毅一邊說,一邊繼續忙着製作手工燈籠,這都是下一個科普視頻需要用到的道具。

鍾毅的科普視頻並不長,每一集大約8分鐘,他自己不僅擔任導演、編劇,還把拍攝、剪輯、後期、布景設計等工作全部承擔起來,甚至每一期他都要專門製作一首原創音樂作為配樂。看鍾毅團隊原創的紀錄片《大明衣冠》,不僅製作精良,且乾貨滿滿,每一期都耗時數月至半年的籌備才能完成,「我們只是希望能為漢服的推廣和普及,為延續漢服文化,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。」

記者、拍攝:帥誠、黃寶儀

剪輯:帥誠